第一百二十四章 普陀三寺,解空讲经!(万字大章,求订阅,求月票!)-《一人之下,山海画妖》


    第(3/3)页

    “去吧,你们的情况我已经告知过师兄他们和解空师伯了,不用担心,现在就直接在最后面的地方找一个位置坐下,讲经马上就要开始了。”妙静大师指了指众僧身后的那一片空地。

    接着,他又打了声招呼,这便告别众人、走到了最前排的一处空位坐下,而游方几人也都蹑手蹑脚地来到了众僧之后,就地盘坐而起。

    “我说老游啊,咱们真的要听完整个讲经吗?会不会很无聊啊……”坐下之后,洪斌突然有些担心。

    “应该不会,你要知道,这可不是寻常讲佛,而是真正的佛门之功与佛门之理,你一会儿好好听,对你自身的圆满也必然会有助益!”游方轻声提醒。

    他所指的“圆满”,自然是指洪斌如今这“灵魂破碎”、“强行粘合”的状态,虽说靠着雷峰塔下的蛇灵补足了一大半,但依旧还没有圆满、还得要慢慢来。

    而究其根本,还是与洪斌在“性”之一力上的修行不足相当有关,这是纯粹关乎灵魂的修为,也是能加快他伤势痊愈的关键所在。

    紧接着……

    “老洪啊,游方说得对,你确实应该好好听一听,我觉得、这佛门之理对你而言也同样有大裨益!”一旁的伏辰也附和而起。

    “你要知道,佛门之理的精髓在‘因果’、在‘轮回’,其经典之中也基本都是对‘性’之一力的打磨,这些都能弥补你的现状,而且你不觉得,你与风云心之间的事情、也像是一种‘因果轮回’么?”

    “嗯……”

    “这倒也是哈!”

    听他们这么一说,又仔细一琢磨,洪斌顿时点头。

    “那好吧,那我可真得好好听一听了,如果真能从其中得到些东西,也算是不虚此行!”

    洪斌话音落,几人也顿时都安静了下来,学着前面这些僧人的样子,平心静气、进入到了入定的状态中。

    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是为了能将自己的意识与思维调整到最通透、最高效的状态,如此,在聆听讲经时便能够事半功倍了!

    就这样……

    大概十分钟过去,讲经会预定的时间到了,随着一声钟响……

    当——!!!

    所有人都睁开了眼睛。

    而紧接着,一道身着橙黄色僧袍、身形佝偻、面容苍老的身影缓缓从最前排起身,走到了众人前方,随即朝众人行了一个佛理,诵了一声: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众人附和。

    毫无疑问,这一位便是华夏异人界的十佬之一、少林寺高僧、灵隐寺住持——解空大师。

    而接下来,便是由他来为众僧进行讲经,他在行完礼后,也便径直盘坐在了早已经准备好的讲经蒲团上。

    看见解空大师出现,游方立刻眼神一凝,开始打量起来,说实话,他对于这场讲经会还是十分的期待。

    别的不说,就说这解空大师的身份、便已经异人界顶尖的了,而作为修行多年的佛门高僧,他所能讲出来的东西也绝不简单。

    同时,游方之所以如此期待,还因为这是一场“禅宗”大师对“净土宗”众僧的讲经,其中所讲的内容自然是既不会太高深、也不会太简单,对他而言应该是刚刚好的。

    而若是能完整听完这场讲经,他此来“普陀三寺”的一趟就变得分外有意义,就像当初聆听老天师的指点一样,令他兴奋了起来。

    而且就实际而言,对于佛门法理,游方并非是完完全全的门外汉,这一点,也是他选择来听这讲经会的一大关键!

    身为三一门人、修“逆生三重”,便必须要熟记天下各种功法、术法的基本原理,因此,对于这佛门八宗的经典内容,他也是有所涉猎的。

    比如,他很清楚,这“禅宗”与“净土宗”的根本差异就在于——“禅宗”所钻研的是《金刚经》,“净土宗”则是《阿弥陀经》,两部经典的内容可谓是大相径庭。

    《金刚经》中的主张为: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认为应“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于现实世界不应执著或留恋……

    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

    而《阿弥陀经》则是具体阐述与“西方极乐世界”有关的妙景,引起信徒的向往,令众生生起信心,信仰极乐之境。

    不仅如此,二者的区别从各自宗系的命名也能看出端倪:

    “禅宗”的“禅”字是“禅那”的简称,其意为“静虑”,即“静中思虑”,也便是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何为本来面目”,于念念之间用功,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

    “净土宗”则更为直接,是以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所以名为“净土宗”。

    再看二者间的修行法:

    “禅宗”的主要修行方式就是“参禅”,其“禅”的种类也很多,有声闻禅、菩萨禅、次第禅、顿超禅等等,不过如今的“禅宗”为了修为更好的精进,大多修的都是直指心性、顿修顿悟的“祖师禅”。

    而“净土宗”则是简单易行、三根普被、能摄受广大群众,甚至修行者不一定要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定要静坐专修,行住坐卧皆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信愿具足,制心一处,一心念佛,始终不怠,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而由于“净土宗”法门简便,所以最易普及,因此其他宗系的修者也多兼修此法,以净土为归。

    综上所述,这“禅宗”和“净土宗”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差异巨大的,甚至于、若不是都念“阿弥陀佛”,完全可以将二者当成截然不同两个门派来看待。

    但也正因如此,如何将截然不同的佛门经典融汇贯通、成为自身之修行,也便成了佛门弟子的一大课题,这一点也正是游方十分感兴趣的一点,让他想仔细聆听。

    “咳咳……”

    这个时候,端坐在蒲团上的解空大师轻轻咳嗽了两声,终于开口:

    “阿弥陀佛……”

    “在座诸位皆是我佛门弟子,平日里研经诵典,想来对我‘禅宗’之经典——《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是有所研习。”

    “那么,我今日便来讲一讲,这卷末的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你们以为……该作何解义?”

    “呃……”

    听到这一问题,一种僧人们都不由得愣了愣,对于他们来讲,四句偈文的意思是再清楚不过的。

    但他们都清楚,解空大师既然是要讲经,就绝不可能只是这么简单而已,而其做想讲述的“深意”,他们却不敢轻易剖析。

    这个时候,游方也思考了起来,这四句偈文的意思他自然也清楚,从字面上而言,应该是:

    世间万物皆是无常、空虚和无我,如同梦境、幻影、泡影、露水、闪电等等的短暂事物,不可依托、不可依恃,因此,我们应该以这种观点来看待世间的一切。

    再往更深处看,其最终的意思,便在于告诫众生莫要被事物的表相所迷惑、那些东西皆是虚幻……

    最重要的,是要透过事物的表相看透其本质,从一闪即逝的瞬间看出永恒不变的真理,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领悟,使自己更上一层。

    “啊!”

    想到这里,游方猛然抬头,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不就是“观术”的根本?!

    所以,这四句偈文的表述、乃至“禅宗”的“禅定”,其本质都是在于“观察”、在于“领悟”,似乎……与自己一直以来的修行同源!

    “不,并非只是我自身的修行,而是可以拓展到所有门派、所有法门之中,这也是一切术法的由来!”

    “因此,这四句偈文的最终重点,实际是在于‘法’与‘观’二字,其义可延伸为——‘天下术法皆虚妄,应当观其本真’!”

    那么……

    这所谓的“本真”又是什么?

    以游方的理解,那便是“天地之道”!

    但……

    若“天地之道”亦是“梦幻泡影”呢?

    他不禁皱起了眉。

    但在沉思片刻后却又随之舒展,并未深陷其中,而是理清了头绪。

    于是乎……

    缓缓地,游方举起了手,想要说出自己的答案。

    “阿弥陀佛,游施主,请讲。”而看见他举手,解空大师也微微一笑,并未在意他非是佛门弟子,而是请他站了起来。

    而对于解空大师知道自己的身份,游方并不意外,甚至于、他很清楚,自己现在恐怕已经成了异人界的“名人”。

    对此,他也毫不在意,只是按照解空大师的指示、缓缓站起,开始说明起自己的解析:

    “回解空大师,晚辈以为,这四句偈文的内涵之意,实则是大道修行。”

    “其中所蕴含的,与‘观术’、‘领悟’有关的部分,我想我不必再细说,而我所以为的一个关键,便是‘梦幻泡影’!”

    “在我看来,天下修行者所修之法,皆是虚妄、皆是泡影,只因在这些术法的背后,还有着更加根本、更加简单、也更加深刻的‘道理(道与理)’……”

    “倘若修者能看破这虚妄、戳破这泡影,自身修为也便能更上一层,这便是修行路上‘突破瓶颈’的过程,也会使修者距离‘大道’、‘真理’更近!”

    “然……”

    “大道无穷,真理无尽,便仿佛一层又一层的气泡,将天下修者层层包裹、看不清尽头为何……”

    “因此,在我看来,这四句偈文也是在提醒修者,虚妄之外同样是虚妄,理应时刻警醒,莫要为那尚未看见的‘未知’……”

    “而迷茫、沉沦!”

    求月票了!!!

    (本章完)

    wm0.cc      ebiquge.com      zhuishu.cc      bookabc.com  

    7878xs.com      ranwen520.com      xiaoshuwu.cc      99shumeng.com

    d9zw.cc      biquge0.com      yjwxw.com      ffzw.com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