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年代,收一斤粮,要留至少三分之一做种,如果一茬种不活,大多数农民,是没有本钱再弄来谷种,再种一茬的。 大岳朝的科技院里,有人培育粮种,优化粮食产量。 但是这东西,即便是知道方向,也需要时间培育与等待,并不是能那么快普及的。 曹柘跨过田间的小道,对一位老农问道:“这位善人,贫道武当张三丰,自南边来,见黄河水涛涛,各支流也多半未曾干涸,怎么这良田之中,却缺水至此?” 老农满脸愁容,用浓重的乡音道:“不机密呢!老天爷不下雨,添球的很,几古将是县太爷说了,河里的水,朝廷有用处。” “朝廷说不让动?”曹柘皱了皱眉。 “也末说不让动,就是要分配。” “上游都用了,下游就末了。”老农说道。 这时,又有一些旁的农民围过来,对曹柘有些戒心,看到他身穿道袍,便又放松了一些戒备。 足以见得,道士在民间的口碑,还是可以的。 “井水呢?” “井水也不让动?”曹柘又问。 一位口音稍轻的年轻农民回答道:“井水都干了,县太爷说的。反正俺们村子的井里头都干了。” “也末都干,徐大善人家的井挖的深,还有水咧,每天都送几车水给俺们。” “不过不够用咧!” “储水呢?” “朝廷早有法度,雨时储水,旱时用,去年好像没干吧!”曹柘又道。 “储水早用咧,前几天黑界(夜晚),县太爷和徐大善人带人挑的,都撒到田里了,就是庄稼末见好···。”又一位农民抢答。 曹柘又问了几句,答案大同小异。 听起来似乎是地方官府与乡绅通力合作,并未在其中捣鬼,只是天灾而已,人亦无可奈何。 没有妄下结论。 曹柘向农民们告辞,先去一些村子里的水井处查看。 井里确实是空了。 井打的不够深,地下水位下降,确实会容易干涸。 曹柘又转道去了徐大善人家,悄悄飞落在对方的房梁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