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小农经济-《大唐好男人李元霸》
第(3/3)页
李元霸看了看这些农田,然后问:“为什么不用马耕?
如果用马耕,那完全可以耕地很快,如果在大量耕地,那马耕不是更快花费相对更低吗?”
“马耕?
马匹都是在朝廷手里面,我们怎么可能有马?
哪怕有马,我们也都买不起啊!何况,哪怕买得起,我们也都用不了啊!我们不过是一百亩地,牛耕已经足够了,难道要马干什么?
到时候,买了一匹马,还要好吃好喝的伺候着,那亏死了。
我们不过一百亩地,一头牛已经足够了,用不着马。”
李元霸暗暗记下了这个马耕和牛耕的回答,李元霸清楚这个中国古代普遍是以牛耕为主,而西方是以马耕为主。
其实如果要说从耕地成本来说,如果是小范围耕地,那确实是牛耕有优势。
可是如果是当耕地范围达到了一定面积,足够大了,那相对成本反而是马耕更有优势。
当然,这个马耕也是一个重要的花费,马匹可比牛难伺候多了,马吃的食物比牛要高级很多,甚至伺候起来也都不容易。
而且普通百姓每户人家的耕地少,这种事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确实用不着马耕。
这个就好比后世农业机械一样,谁都知道农业机械效率高,甚至有很多好处。
可是农业机械价格高昂,是普通农民所购买不起的。
再加上单户农民土地面积小,使用如此高效率的农机明显是在浪费,反而还不如耕牛成本低。
这个后世的农机其实也就是古代马耕的翻版,也许在耕地面积达到了一定数量,那马耕比牛耕相对成本更低。
可是因为这种古代的小农经济,反而造成了单位成本更高,百姓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之下让他们无法单独承受马耕的花费,这样认为马耕是不值得的。
“看来,小农经济,是制约古代生产力的一个桎梏。
既然我无法能够弄到高产的红薯,那我也就只能够从改变古代的生产关系,然后用来提高生产力了。
改变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这样有利于解放生产力,让生产力尽快的提高。”
李元霸想道。
李元霸自从通过调查,得知了这个唐朝的小农经济模式,他也都有了想法。
这种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是一种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方式。
这种小农经济模式是维护封建时代稳定的一种手段,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小农经济,让中国历代王朝不断的循环轮回。
李元霸也都看到很多人认为土地兼并是造成封建王朝覆灭的原因,所以提出抑制土地兼并。
可是李元霸作为研究经济学的人,他却反而知道在二十一世纪,土地兼并更严重,可是为什么没有造反?
其实土地兼并固然是造成动荡的原因,可是土地兼并并不是绝对造成动荡的核心。
土地同样是兼并,可是兼并也要根据事实来进行区分。
如果兼并是为了修建工厂,提高工业生产,那这种兼并不但对于百姓危害不大,反而是有助于百姓就业。
可是土地兼并,可是生产模式还是那种古代的小农经济,那土地兼并自然是危害巨大的。
单纯的抑制土地兼并,那是治标不治本的。
唐朝均田制也就是有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可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兼并照样存在,反而越来越猖獗。
所以光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而抑制,那是没有用的。
没有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这种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那哪怕政府再怎么抑制土地兼并,那也是白搭。
李元霸既然弄清楚了这种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那这样他也都可以很容易的对症下药了。
“影响生产力的,不光是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也都是有很大作用的。
红薯虽然是高产作物之一,可是也只是生产资料的一种。
既然在生产资料方面无法进行太多的变革,那我也就在生产方式上面进行改变,这样同样也都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生产方式,其实改变起来太容易了。”
李元霸想道。
李元霸把万年县的户主逢十抽一的给叫来了,这个唐朝时代的万年县,拥有户口不过是六千户以内,人口不过是三四万人。
这个万年县人口并不多,比起后世的乡镇都要少。
不过这个时代天下刚刚太平,人口还没有恢复太多,自然算是少了。
所以哪怕李元霸十户人家选择一个户主过来开会,这样也都不过是六百人左右。
不过六百人,也都不少了。
被李元霸以万年县县丞的身份叫来了之后,他们也都颇为紧张。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次县衙里面的官员居然会亲自把他们都给叫来?
一次还是这么多,别的时候大唐的官员的管理方法,其实都是采用“懒汉”的管理方式。
民不举官不究,百姓只要不出事,那他们也都懒得去干涉,除了收税的时候之外。
一旦被官府叫到了,往往也都是大事,或者是除了什么案子。
所以这些百姓也都非常紧张,面对李元霸这个万年县县丞非常紧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