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混乱阶梯-《不是吧君子也防》
第(3/3)页
女帝制可,当即任命魏王卫继嗣为督作使,掌督工程建设。
有朝臣、御史出列,激昂反对。
旋即,一场激烈争辩发生在朝堂之上……
正午。
朝会,散去。
结局水落石出。
大周颂德中枢与四方佛像照旧修建,任魏王卫继嗣为督作使,任浔阳王离闲、端王卫攸献等四位亲王,为四方佛像督造使。
同时,罢黜吏部天官季乾易为首的一批朝臣。
四位殿中侍御史、三位朝臣廷杖三十,或贬谪岭南,或流辽东。
由夏官、梁王卫思行,兼任吏部天官。
朝会后,有宫女观见,女帝面不虞,乘驾回上阳宫。
当日,夜,御书房,帝批奏折,龙颜愠怒,下诏吏部。
贬眉州刺史李正炎为饶州司马、
侍御史魏少奇降职为黟县令、
给事中杜书清降职为龙城丞、
长安主簿王俊之降职为江州博士……
吏部连夜发布公文,一夜之间,二十余位地方或中央官员或免官,或降职。
翌日,当朝右宰相狄夫子,上书告老,乞骸骨。
女帝驳。
夫子再乞。
又驳……
君臣二人,接连驳回七次。
直至女帝严肃下旨,特例批假,准许国老修养一旬再返,为国尽忠。
旋即,女帝数日未再上朝。
期间,不再有官员罢免的旨意。
洛阳朝堂,风波稍息。
不过随后,在当朝女帝有意无意的默许下,卫氏双王采用了一种很取巧聪明的方式,减少阻力。
魏王卫继嗣并没有一上任,立马全力推行大周颂德中枢的建造,而是分成一小步一小步的步骤,逐一推行。
解决完一步“人与事”,再解决下一步……最后彻底整合了负责营造的工部。
梁王卫思行亦是如此……
一个月后,督作使魏王卫继嗣,联合工部,开始在洛阳城选址,建造中枢。
一旬间,梁王卫思行掌管的天官,频繁下发公文。
又一波地方长官的大换血开始。
任何公开违抗或懈怠“颂德铜”筹集的地方长官,悉数罢免或调职,由相应副官,或在吏部排队等待选官的进士接替。
很快,天下十道、百余座州县中,支持“颂德铜”并卖力筹集的官员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头。
一份份歌功颂德、表态支持的奏折重新堆满了洛阳深宫御书房中的某张案头。
刺头被接连杀鸡儆猴的处置,一部分保离派官员陷入了沉默。
江州、岭南等贬官热门地再次成为洛阳官场上不少失意官员近期频繁提及的地名。
朝堂上下的非议反对,最终还是被慢慢抹去。
然而,南北士林的清议却再难压住。
各地士子们开始私下议论大周颂德中枢,民间舆论沸腾起来。
甚至远在江州的欧阳戎发现,连气氛比较咸鱼摆烂的浔阳城内,也有不少人愤愤议论。
明面上禁止议论,可却难堵住悠悠之口。
只不过他也清楚,这种民间舆论,在这个时代,很难左右朝廷政策……抬头只会把愤怒全部倾泻在卫氏身上,责怪是他们蒙蔽圣听,奸臣欺君。
元正假期刚过,天佑元年的一、二月,便是像这样,在天下官民们静看洛阳朝堂风波的日子里悄悄渡过。
而让浔阳王府内的谢令姜担忧之事,始终没有发生。
大师兄的奏折好像一直没有人理会。
从洛阳发出的一连串贬官诏书中,始终没有他的名字。
与那些被女帝贬官、却名扬天下广受士林称赞的“贬谪名人”们不同。
欧阳戎就像是被遗忘了一样。
不过,这也让谢令姜等关心之人悄悄松了口气。
(本章完)